第四百三十二章 鞑子密使-《战辽东》
第(3/3)页
袁崇焕做事一向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这是孙元化早就领教了的;所以他也知道即便自己反对这位袁督师也会不管不顾的放手去做,为抗鞑大计能顺利进行,孙元化也只得捏着鼻子认同——好歹有他从旁襄助,还能把握一下节奏,防止袁崇焕冲动之下做太出格的事。
今年年初,袁崇焕便四下搜寻,终于找到了几个喇嘛作为中间人,开始私下同皇太极接触,前前后后通了几次信之后,“七大恨”的问题算是勉强解决了,双方有了和谈的基础;可新的、更加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。
首先是皇太极的称号,也就是建州鞑虏的地位问题——皇太极的信抬头便是“满洲国皇帝,致书大明国袁巡抚”,更提出“国宝除封谕外,不可乱用。如此,则应与我铸满洲国帝印”这样的要求!
袁崇焕深知这么荒谬的条件皇上肯定是不会答应的,哪怕是密约都绝无可能!无论皇上多么急于解决辽东边患,他都不可能与皇太极平起平座!
第二个棘手的问题便是朝鲜了。
在孙承宗以及袁崇焕一脉相承的辽东战略中,朝鲜是个分量非常足的助力,但丁卯胡乱之后,朝鲜上下出现了不少对大明这个宗主国的质疑;大明朝野也都担心朝鲜顶不住鞑虏的压力,彻底倒过去。
所以袁崇焕在前几次给皇太极的信中便提出希望皇太极对朝鲜“兵未回即撤回、已回勿再往”,停止对朝鲜的攻击。
这些问题可都不是书信往来能说清楚的,所以在袁崇焕的请求下,皇太极答应派遣一名密使来磋商,现在,人已经快到了。
皇太极派来的这位密使,会是谁呢?(未完待续。)手机用户请浏览m.aiquxs.com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第(3/3)页